今天報告被老師批鬥完之後,心中就浮起這個紀錄自己論文產生過程的想法
感覺論文產生就像兩年前我的專題一樣,一切從0開始
這些找資料找想法的過程都需要被紀錄下來
一方面算是為自己每次報告做個紀錄,
這樣以後找資料就會比較方便
也算是為我最後一年碩士生涯的留下一點回憶
===================================
今天跟老師報告了學長要我看的一篇關於生物內部細胞訊息反應的論文
"Revising Regulatory Networks: From Expression Data to Linear Causal Models"
S. D. Bay, J. Shrager, A. Pohorille, and P. Langley
主要是講生物間蛋白質反應是會互相影響,
因此生物學家會根據實驗與知識去構建反應的路徑圖
而現在生物微晶片(microarray)發明出來,可以去觀測更多基因
如何利用microarray的資料去修正原本的路徑圖,便是這篇論文最主要的貢獻
似乎以前畢業學姊也抱過這篇paper,老師對paper內所使用的方法非常了解
還叫我去看ai課本上的相關單元--Bayesian belief network
不過他質疑我就只找方法,沒有去搜尋有無可以應用的資料
這樣這個方法有可行性嗎?
一個舊方法如果能夠拿來研究過一個新問題,並挖出新的知識來也是很厲害的
但是我連研究的問題都還沒確定下來,就跳一步找方法似乎有點操之過急
因此老師目前希望我能夠以以下步驟來作
1.鎖定研究範圍
2.蒐集資料
3.實驗看看新方法,有什麼困難處,有什麼新發現

在研究範圍上,老師提到禽流感與Apoptosis
資料上,學長之前有給我一個網址Stanford MicroArray Database
我想...就先研究看看資料上有無可行性吧
真的作不下去,趕快換題目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